第24班次:特色飛揚,成就自信人生-嘉義市民生國中
你幾分啊
當然是100
是喔 總分700分喔
沒有啦
嘉義市民生國中話劇社
正在排練這一學期的新戲
你是這樣過去護著他的
所以你要激動一點
激動一點
我自己覺得不要太搶學弟妹的戲
我就是搬樹的路人甲
還有我擔任的就是副導演的工作
就是負責知道同學他的動作
捲上去一點有沒有
然後動作大一點
大一點
談到戲劇
達瑋講得頭頭是道
但是對學業
熱情就減少許多
他不是不喜歡(讀書)
我覺得有時候他們學習的動機
有時候是我們要去啟發他的
所以像一開始他進來的時候
他可能常常就會覺得為什麼要學這些
為什麼要學那些
但是你慢慢去跟他講之後
或者是我們放學留下來一起聊天
他就會知道原來讀書
真正的用意是什麼(開啟學習動機)
那他就會試著想去嘗試
上課的話我是非常喜歡啊
可是就是上課的內容
我可能不太好吸收
所以成績也不太好
家長給我一堆補習
讓我去補
但是我覺得補習完之後
我覺得好累
而且我覺得我也沒什麼吸收
因為我這個人很容易分心
在舞台上
達瑋總是希望帶給觀眾歡笑
但其實在他的心裡
對未來卻藏著壓力和不安
就是我會覺得
哥哥和姐姐都很有出息
然後我比不上他們
會讓爸爸或是媽媽很傷心
從小
達瑋就知道自己喜歡表演
加入話劇社之後
他的才華
也讓他更有自信
我討厭說謊不誠實的人
記住你們掉進河裡的東西要據實以報
掉的是鐵斧頭就別想騙我是金斧頭
不然我會生氣的
他最大的改變是
他會覺得說在同儕裡面
並不是一顆很起眼的星星
但是話劇或是其他的試探方式
讓達瑋找到一個屬於他自己的舞臺
讓他知道說其實在這個世界上
或者是在某一方面的領域中
他是可以充分發揮的
然後慢慢地去展現他的自信
而為了增加學生在課業以外的學習領域
嘉義市民生國中
成立了59個學生社團
我們當初在規劃社團其實主要目的
也是希望
除了課業以外的那些東西
能夠讓學生讓孩子
有多一些的發展跟試探
當然不過我們出來讓孩子有興趣
在這個課程裡面以外
我們當然也是希望同學能夠
學到更專業的能力
跟去試探一些
可能自己還不知道的一些長才
所以我們在聘請老師那邊
都是聘請專業老師比較多
俊維
是數理資優資源班的學生
透過社團參與
獲得了更多的學習與試探
在那個科展研究還滿有趣的地方是說
我們在設計流程的過程
和組員可能有時候會有小小的衝突
有時候可能卡住了
這時候老師就會進來幫我們
就是有時候當我們會放棄的時候
又看到另外一個方法
我們才有動力繼續做下去
其實我拿佳作也不會說多難過
因為我享受那個過程當中
國小去參加科學營的時候
他是一關關的闖
我發現這個孩子
我不太認識我的孩子
不太一樣這樣子
然後我覺得說
這是他的人格特質的不一樣
讓媽媽發現到
是個驚喜
配重掉了
重點是一開始在磨製的時候
必須要很小心
因為它要有一個流線型
學業成績優異的俊維
並不只會埋首於課業之中
七年級到九年級
他參加了許多社團
也從中體會到
開啟潛能的重要性
創造發明社就是創造力
獨立研究社的邏輯思考能力
童軍團就是領導能力
其實這三項能力未來
不管是在職場
還是在同儕之間的互動當中
其實都是非常重要
那老師也發覺
原來我們不要把成績
是我們唯一評量學生的標準
那學生就會改變得不一樣
我們的學業很重要
但是它不是唯一
它也不是第一
兩年多的時間
從社團活動到校外參訪
實作體驗
讓孩子有了更多的試探機會
我們現在參訪的大部分是以
高中高職學校為原則
讓他知道學校的辦學的特色
還有課程的內容
甚至有些孩子會去比較他們的師資設備
因為就職業類科來講
我們大部分的學生考上幾乎都沒有問題
那他可以有多重的選擇性
那我們讓他選擇的是
哪一種適合你的
你應該怎麼樣去拿捏
我以為冷凍科就是
裝裝冰箱 裝裝冷氣這樣而已
但是我踏進去 他開始解說的時候
我覺得自己是井底之蛙
它不單單只是
不是我想的那麼簡單
它有很多管線然後要焊接
就到國小的時候
我發現其實當工程師
設計師那些 室內設計也滿好玩的
到國中之後我做科展
發現其實
而且學校老師有帶我們去參觀中研院
發現其實做科學研究也還不錯
其實未來出路也滿多的
為了豐富孩子對生涯的認識
學校也邀請各行各業人士
入校分享經驗
我們有邀請有專長人士
來跟我們分享他的成長歷程
像我們在(102年)9月份的時候
有邀請蔡阿嘎來演講
那這個部分其實學生反應就很熱烈
我覺得其實透過這樣一個網路素人
他有來分享
我覺得給小孩子很多正面的東西
因為他也會讓小孩子知道
你要成功不是
隨便你拍個影片傳上網就會成功
我是覺得說有幫助的(參加多元試探文化)
因為他更了解說行行出狀元
至少他知道
並不是國中只有讀書而已
我靜靜的來 靜靜的回去
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
我覺得學校能夠做這樣子很不錯
九年級
有技藝傾向的孩子
也能夠到高職學校實際操作
而這也是另一種試探過程
就是給孩子多一次試探的機會
而且是一個比較加深比較加廣的試探的經驗
因為如果你在不清楚的狀況之下
你可能只是依照你原來的印象當中
去做一個選擇
你經過了實際去動手做
也了解到這個職群到底是在學什麼
那你在選擇這個職業類科的時候
你有依據你選了
當然就比較符合你實際的需求
也能夠符合你的能力
不能再用以前我們自己的觀念來講來想
只有讀高中才是小孩子唯一的出路
而是說對於這個小孩子
如果能夠因應他的性向
他的興趣 他的能力
而去就這樣來選擇的話
那對於他將來在就業方面
也比較容易先探索到它的環境
以及他未來想要做的工作
而作準備
經過摸索和試探
俊維更確定了自己未來的方向
國中三年級快結束了
我下一步其實很明顯的
就是要往高中的方向走
其實從事這些活動
讓我更清楚自己的未來
要從事什麼事情
依他的興趣去發展
不是說我的孩子是這樣子
才講這些話
你做一個東西讓他會快樂
眼睛會發亮的東西
你為什麼不去支持他
而達瑋也鼓起勇氣
向家人說明了自己內心的想法
就經歷那麼多
就跟家長講過
我是打算讀職業學校
但是我想我能不能
不用用成績來證明
我想用戲劇還有我的態度來證明
我還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拭去眼淚和心中的恐懼
開啟孩子的多元智慧和潛能
也才能用微笑和自信
走出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