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倍元-以種樹為樂的臺灣樹王
你聽過臺灣樹王嗎
在臺中
有位人稱賴桑的賴倍元先生
30年來以個人力量
在大雪山買地種樹造林
種下30萬顆牛樟 紅檜等
臺灣原生樹種
賴桑因而被封為臺灣樹王
賴桑每天早上5 6點就出門
從臺中市區開車上大雪山
到林場裡看顧樹木的生長
30年來從不間斷
以種樹為志業之前
賴桑與家人經營著運輸業
是貨運公司的董事長
經濟收入優渥
我本身14歲就出社會
駕駛堆高機
做綑工 搬貨 裝貨櫃
跟車出去
開車出去
從小喜愛欣賞神木的賴桑
因從事貨運業
看見許多行業的起落
並眼見經濟起飛後
自然環境的破壞
他內心就常思考著
人生的價值為何
記得有一次去拉拉山
要進去車子沒地方停
進去還要100塊
為了看那20幾顆的神木
歷史已經告知你
為什麼它有幾千年的價值
跟我們這個社會民間 凡間
一剎那而已
二三十年而已
強烈的對比對不對
它每天一直在長大
為什麼那麼多人要進去看
這是給我最大的啟發
在二三十年前
臺灣社會普遍還沒有
節能減碳觀念的時候
30歲的賴桑
決定退居家族事業幕後
開始買地投入植樹造林的工作
面臨妻子與家人的強烈反對
大家都反對
所有客戶親朋好友
大家都反對
我這裡第一次開發需要5000萬
我想說沒錢
土地買了
沒錢就跟兄長商量
用我幾塊小地
因為我們在打拼的時候
都會買大的 買第二個
買第三個 買第四個
我用幾個小地跟他換現金
付到一半他抽手
完了 都付了
每個月都要給人家錢
那時候打擊最嚴重
他為了整個大地花了真的
人力 物力 財力
你是沒辦法想像的
看起來好像沒多少
其實真的很多
從底下走上來要四個小時
你一個先生從30歲開始
每天花錢不拿錢回家不打緊
還每天花錢
做一個你不知道
哪一天會停止的投入 的付出
媽媽真的每天都很不開心
隨著兩個兒子長大
跟著爸爸到山林裡種樹
而體會到植樹造林的意義
賴桑的妻子看到兒子的轉變
與丈夫的毅力
終於從反對轉為支持
我覺得媽媽的轉變
有很大的原因是
我們小孩子的認同跟改變
她看到了
因為坦白說以前我們都
家庭氣氛不好嘛
當然你就會比較不乖
對可是當你真正開始去跟著
跟著爸爸去種樹
你開始認同他種樹的價值以後
我們人會變
我覺得媽媽
是看到自己的小孩變
變怎樣
變好 變乖 然後變懂事
她就開始覺得說
賴桑做的事情好像是對的
小時候當然不知道
爸爸每天跑去山裡
到底要做什麼事情
種樹我們小孩子
也不知道種這個樹要
有什麼意義
那時候還完全體會不出來
直到我到這個山林裡面
才慢慢一步一步體會出來
如今賴桑的兒子
成為種樹接班人
林場的樹苗都有二兒子建宏
負責培育
這些牛樟樹苗
它從發芽到現在
大概一米高的高度
大概要一年的時間
平常就澆水 我也不使用農藥
因為這個自然就是生態嘛
賴桑的孫子也時常到林場
跟著阿公學習種樹的方法
怎麼修枝
分解
這做完 割下來當肥料
這樣
這樣
拉起來
你沒掘下去
掘下去一點
這樣
好 再來 再掘
這樣 起來
你看
就是這麼順手
阿公
你是用自然農法在種樹嗎
自然農法就是沒農藥也沒(化學)肥料
是自然的
都要自然
不然為什麼叫大自然
這就是自然農法
自然農法
我們這裡十座山全部都自然農法
這也是自然工法
用石頭跟木材
不是 這個鋼 鋼鐵
這也是礦物
大自然提煉拿來做柱子
經過百年它也會化掉回歸大地
這就是自然農法
阿公 你當初買這座山
都是垃圾
對啊垃圾
買到垃圾山
都把垃圾丟在這裡
我用卡車一台一台撿
把它載去焚化爐
現在還有清不完
對啊
等一下再帶你去看
好
買下廢棄山坡地 果園
以自然農法重新整地培植喬木
種植國寶樹
過程充滿艱辛
賴桑卻不放棄
阿公 種樹很辛苦
你為什麼不放棄
我們在種樹是追求價值
為什麼不要放棄
這是好幾千年的
長久的 也有辦法萬年
千秋萬世
千年松 萬年柏
所以外面找不到
地球生態的永續發展
是賴桑植樹造林所追求的價值
也是他訂立
種樹三不政策的原因
我爸爸他種樹的三不政策就是
不砍樹 不買賣 不傳子
種樹它是一個
無止境的一個付出
在你還沒懂的時候
你是沒有辦法接受跟認同的
因為小時候就每天
就看他出門
永遠看到的都是一個背影
那時候你會覺得他是一個
我們沒有辦法認同嘛
在那個時候
在小的時候你沒有辦法認同
你會覺得那是一個
離我們而去的背影
在你認同以後它會產生一種
賴桑 我爸爸還是我爸爸
背影還是背影
可是它會從當初的那種
不認同 陌生 離我們而去
轉變成為一個
我們願意一起去跟隨
願意一起往種樹這個方向的
一起去努力的一個背影
持續舉債來買地種樹不是辦法
為了支持 推廣父親
種樹護地球的理念
賴桑的大兒子建忠
以種樹三不政策為前提
思考著能夠維繫
種樹志業的方法
是在林場種咖啡樹
並以經營咖啡店95%的盈餘
投入種樹所需的成本
其實想法很簡單
就是想要幫爸爸的種樹的
還給大自然的一個夢可以延續
我們試了很多種的方法
最後我們選擇咖啡樹 對
一方面是為了要
這個咖啡我們一方面
是它的獲利
我們要讓它繼續種樹
還給大自然
另外一方面要推廣我們
永續植樹的理念
藉由一杯咖啡的意義這樣
後來有一次也是很誤打誤撞
就是有一次那個
他們臺中森林系的教授來
看到說你們怎麼知道要這樣做
就說在頂層它是大喬木
然後咖啡它是灌木
我們中層是灌木
然後最底層是植被
其實就植物生態的
一個健全來講
這是一個滿好的方式 對
賴桑說造林能調節氣候
種好樹就能讓土地
發揮水土保持的能力
看見山林變得蒼鬱
自然生態恢復比什麼都快樂
來
掘深一點
架勢出來
扶著
扶這裡
這是真正我們臺灣的
這土肉桂啊
60歲的賴桑
要種樹種到什麼時候呢
只要可以給後代好的環境
就要一直一直種下去
種到我沒體力了
腳不能走了
手不能拿了那天為止
也會影響很多人去種
種樹一輩子的臺灣樹王
想對你說
不管你做什麼工作
你若有能力
對萬物眾生有所貢獻
這才是有價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