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心動線」107年第52集「產學攜手跨領域,食農美學新課程」
本院「國際教育心動線」第52集「產學攜手跨領域,食農美學新課程」專輯,節目邀請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王玫副教授來分享大學如何透過產學合作及食農美學的創新課程規畫,以社區結盟,大學帶動中小學的主題式學習型態,將社區大學與小學資源整併,攜手進行「食農美學系列活動」,讓學生、教師、學校及社區一起創造多贏效益!
觀看次數:1,171
閱讀完整講稿
國際的教育趨勢 全球的教育脈動 深入報導 深入分析 歡迎收聽由國家教育研究院與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共同製作的國際教育心動線 聽眾朋友晚安 我是謝若男 歡迎您在周一的晚上6點05分收聽我們的國際教育心動線 今天節目當中 我們的主題訪問邀請到的是 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王玫副教授 來跟聽眾朋友分享 她特地把美學融入到課程裡面 結合了食農美學的服務學習課程 課程結合了大學生跟國小的小朋友們 到底要如何進行呢 這樣的課程當中學生的收穫又是什麼呢 歡迎聽眾朋友收聽我們這個主題 好在還沒有進行我們今天的主題專訪之前 邀請聽眾朋友一起來聽聽我們的教育脈動這個單元 這個單元是為聽眾朋友製作報導國際教育的相關訊息 是由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還有教育部各個駐境外的單位 來協助我們整理相關的資料 由范登偉來為聽眾朋友編輯播報 歡迎聽眾朋友一起收聽 國際教育脈動 聽眾朋友大家好 我是謝若男 大家晚安我是范登偉 對孩子來說 大自然是他們學習很重要的一個場域 今天在我們的國際教育脈動單元裏面呢 我們就要從美國走向大自然的幼兒教育政策 這個部分來看看 西雅圖的合作計畫帶著弱勢的兒童走出戶外 帶著孩子們來認識大自然 另外呢還有跟您分享的是 香港兒童以及青少年上網時間越來越長 有很多的專家都會建議家長應該要帶著孩子走向郊外 走向大自然 除了培養感情之外 當然很重要的就是讓我們的眼睛能夠好好的休息一下囉 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 有許多的孩子都開始被3C的產品給綁架了 不僅開始減少戶外的活動 甚至能有可能讓我們的孩子們學習的能力會降低 沒有錯 其實早在2015年的時候 美國就有一個記者就寫到說 叢林中最後一個孩子的相關報導 對於當時的標準化的教育方法 還有要求課程教材必須科技話這個議題 就解決提出了一些反駁的論點 甚至還提出一個叫做大自然缺失不良症 他的英文叫做Nature deficit disorder 這樣這個不良症會造成學習上一些問題 像是說注意力不集中 或者是必須要靠藥物治療才能改善焦慮的孩子 他們最需要的東西就是跟大自然直接面對面的接觸 或是跟大自然的互動 因此現在有不少的民眾或是教育學者推崇 回歸大自然 認為他們應該要把學齡前的孩童放在一些綠意盎然的大自然下 培養他們自己的注意 同時也可以減少孩子們的身心壓力 孩子們能夠在大自然中學習 當然第一個想到就是 會增加我們的體能訓練 不過也有人會擔心 戶外學習的孩子怎麼樣來規劃相關的課程 還有呢經費也是越來越高 這都是我們推崇大自然教育會衍生出來的一些問題喔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 在西維吉尼亞州Riverside私人托兒所 它是一個強調大自然教育理念的幼教機構 幼兒所收費是400美元一個月 但是一個禮拜只提供4天的照顧 而且一次也只提供3.5個小時的幼兒照顧服務喔 也就是說家長他們必須是工作半天的狀態 然後把幼兒帶回家 並且有足夠收入 那我才能夠把這個孩子送到以大自然教育為主的幼兒所 但是即便如此 收費這麼高 還是有許多家長要把孩子送到這種自然型的幼教機構 這種戶外幼教的教育模式 比較難想像的是比起其他孩子啊 那麼這些幼兒他們必須花更多的時間 去閱讀他們的書籍 除此之外 在戶外還可以學習一些 像是數學的機會 但是這些對孩子們的挑戰是相當有益處的 如果說把學科像是閱讀和數學融入戶外的學習 那麼孩子們他們對學習的印象就可以更加的深刻 目前哪在美國已經有這些公立學校 開辦這樣子的戶外教學模式喔 以學生主導式的這方面的作為學習 那麼跟著當地的自然景觀 像是洞穴峽谷等等做結合 成為最棒的天然教材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 在西雅圖的這一則非常暖心的新聞囉 這是一項合作的計畫 帶著弱勢的兒童走出校園 來到是國家公園裡面 進行戶外課程 還記得以前國小國中甚至到高中的時候 非常幸運的能夠跟同學還有老師一起參加畢業旅行 校外教學這樣子的活動 也到新竹做過米粉啊 也有到自然科學博物館 在台中那個認識物理跟化學 但是班上有些同學就沒有那麼幸運喔 那麼受限家庭經濟可能比較拮据的問題 沒有額外的戶外活動參加這樣子的機會 所以現在我們回到西雅圖這個議題 就一起來看看 他就有一個Every kid in the park這樣子的合作計畫 早從2015年開始 西雅圖的政府就提供小學四年級的學生 還有他們的家庭成員一同免費到國家公園年票 讓他們都有機會能夠參觀國家公園 真正看到自然之美 孩子看到國家公園之後 還可以在野外露營 發現他們主動學習能力提高了 對於戶外的看法怎麼還有發掘潛在的樂趣 互相合作 都是這個大自然難能可貴的學習經驗 這樣計畫其實最主要就是希望能夠降低孩子跟家庭之間的經濟差距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機會參與大自然 的確每一個家庭的經濟因素 或是家庭結構不同 才會導致孩子沒有辦法參加戶外教學的活動 有些雙薪家庭的家長啊 因為對工作過於忙碌 沒有辦法抽空帶孩子一起去大自然深呼吸 也有低收入戶的家庭負擔不起出去校外教學的錢 所以這個計畫的創辦人安德伍他就說 希望透過這個合作計畫 能夠讓下一代跟大自然來做連結 那麼看見國家公園的多樣性 帶著孩子們走出戶外 其實不一定要花大錢 但是卻能夠豐富孩子們對大自然的體驗 相對於大自然 有更多的孩子被3C產品可以給綁架了 不僅我們台灣感覺到這個部分是非常嚴重 其實在香港 香港的衛生署調查發現到 兒童跟青少年上網的時間越來越長 很可能會影響他們健康方面的發展 最近在香港衛生署進行的使用互聯網 還有電子屏幕螢幕產品的調查就發現 13%的小學生每一天上網超過3個小時 甚至還有超過半數學生會因為使用電子產品跟父母親發生爭執 其實這樣我們台灣青年好像有類似的情況 每天上網使用的手機 我打開手機來看 我每個禮拜上網有高達21個小時 所以平均下來是超過了3個小時這麼多的 所以不知不覺就把時間浪費在這個手機上面 那回到香港這議題來看 衛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鍾偉雄就表示 使用電子產品的年紀越來越小 不僅可能會造成身體負擔 包括是我們所說的這個高度近視啊 坐姿不良等等 更可能會因為接觸一些刺激性的動畫 而造成孩子他們的心理壓力 甚至影響到他們的社交能力 也會導致他們自信心普遍偏低 這種網路成癮的症狀 在世界衛生組織已經納入其中一種病症了 他叫做遊戲障礙 患病者它可能會對遊戲失去控制力 那麼沉溺在這個遊戲當中 也因此鍾偉雄就認為說 最好的辦法其實是家長們開始以身作則 除了規律的生活作息 再減少孩子面前使用手機的機會 我們看很多家長可能在吃飯的時候就會邊用手機 然後小朋友也跟著用手機這樣子 如果能夠避免的話 那麼帶著他們出外遊玩接觸大自然 才能夠影響比較健康的人生 千萬不要把孩子交給我們的3C產品當保母 這是我們提供給聽眾朋友在我們國際教育脈動單元裡面 分享的內容 請聽教育瞭望 國際教育心動線 今天在我們節目當中來跟聽眾朋友邀請的是 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的王玫老師 老師您好 你好 我們請老師在節目中來跟聽眾朋友分享一下 我們的食農教育 還有我們的美學 怎麼樣融合到我們的食農教育的課程裡面呢 我想節目一開始先請老師來分享一下 您個人您為什麼對於美學這個領域特別有興趣呢 其實我從小就喜歡畫畫 然後我國中的時候不小心考進了一個美術班 可是其實讀了美術班之後 發現我不會畫畫 後來就沒有朝美術的這條路專攻 然後後來就念普通高中 考大學 但是隔這麼多年 大四的時候修了藝術欣賞 認識了印象派 我就覺得這個引起我好大的興趣 然後我就發現 原來其實美這件事情 藝術這件事情我沒有丟掉 然後後來開始工作也會有了錢 我就可以到歐洲去玩 然後就看到了很多古建築 然後我就想 為什麼這個叫做古典主義 這個叫巴洛克風格 那個叫哥德式風格 我懷著好大的懷疑 想說這個以前都唸過 所以後來旅行回來後 就馬上把高中課本翻出來重新去認識一下 我以前為了考試準備的東西 其實高中課本非常好 國立編譯館高中課本 其實把這些我們要考試的東西去整理得很好 所以當我親自看到這些偉大的建築的時候 再去印證它 我就覺得我好感動 後從此以後未來我就開始不斷的自己探索 然後開始了我直到現在美學之路 一路的美學之路 現在要把它跟食農教育結合在一起 可行性有多高 中間會遇到哪些困難 我想先跟聽眾朋友來分享一下 因為要把兩者融合在一起 並不是不可能的 他也不是相違背的對嗎 是當然 那我們先請老師來跟聽眾的說明一下 食農教育代表的又是什麼呢 其實我是從104年開始才知道食農教育的四個字 無意間去訪問別的老師的時候聽到了 可食地景食農教育 食農觀光 這些現在很夯的一些名字 然後我就回來以後就做了一些功課 那我就開始跟我的美學集合在一起 因為其實我大概十年前 在通識課程開始開美學課程 那我就把藝術欣賞做了一個更廣範圍的美學的通識課程 所以我結合了比如說台北的巷弄美學 然後城市美學 美學經濟 建築美學空間美學茶藝美學 其實我就是把很多的主題去跟美學做串連 那所以我聽到了這個食農以後 我覺得食農其實跟美學是可以扣連的 所以其實食農教育談的主要其實 一般的學校在推的時候 是農教覺與飲食教育跟環境教育 但是其實他就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美學其實他就是在孕育一種美的生活的涵養 讓他變成一種平素的一種素養 所以我只是覺得那個東西跟我們的生活是緊緊相扣的 其實美學大部分就是我們想要給一般人一種直覺 直觀觀察的能力 然後並且能夠覺察 覺察以後去判斷批判 然後在能夠讓他們有一種鑑賞 領受 最後能夠串聯 所以其實我自己在這條美學之路 我我深深感覺到這些理論上的東西 在我自己的生活裡面是完全的實踐 所以源自於一堂西洋藝術欣賞的課程 然後把美學融入到所有的領域當中 包含老師剛剛提到 不管是茶藝美學啦 或是城市美學啦 生活美學等等 現在又要跟食農教育結合在一起 所以這樣的一個課程設計安排 無非是希望幫助我們的同學們吧 其實就是我開始做食農美學 這個課程設計的時候 我就想說 我們應該要有一個服務的對象 因為其實食農在當時 我剛剛踏入的時候 我其實也是帶著很陌生 所以我其實一邊在設計課程 一邊也在學習 那我的設計的想法就是 我們應該可以去在社區裡面用社區的素材 然後先訓練大學生 再把大學生帶去小學 用大手牽小手的方式 然後進行服務學習 其實這樣實踐下來 我覺得就是多贏 不只是雙贏 包括我自己本身 我的修課學生 小朋友 這群小朋友從三年級到現在六年級 我們一路走上來培育他們 作為食農小尖兵 然後還有小學裡面的行政人員也配合我們 還有小學裡面的主任跟老師甚至校長 我們其實全部都受惠於這一個食農小尖兵的培育課程計畫 我相信還有家長們 社區的 真的是多贏 接下來請老師來跟聽眾朋友說明一下 因為我們剛剛聽到是大手牽小手 所以他的受教對象不僅僅是東南大學的大朋友們大學生 他還包含小學生 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計劃呢 其實我做得最有系統的是 從104年做到106年 因為那時候其實有一個教育部的計畫 青年署的社區中心為主的一個課程創新計畫 有了這個經費後 我就厚著臉皮然後跑到深坑國小 剛好王主任新接學務主任 所以呢我們就我就跟他談了一下我的想法 他其實也很想推食農教育 所以我們就一拍即合 在這3年的課程裡面 我們就做了一個很有系統的規劃 第一年我們就帶著小朋友種菜 然後整地 種菜是一個很大的學問 所以我們就請了深坑的農友 請農會幫我們介紹深坑在地的農友協助我們 所以我們就讓小朋友親自去種 去抓蟲 然後在這個觀察裡面作紀錄 作繪本 收成了以後 他們就採收 然後那個進行香蔥炒蛋 那個其實老師回饋給我們的是 小朋友其實平常很不喜歡青菜 可是那一天所有的青菜和他們自己炒的那個蛋全部都吃光光 大學生的部分的話 我的通識課程食農美學 我就讓我的同學去準備什麼是食農 介紹食農的概念 食農教育在現在 比如說小農文化是什麼 有機文化是什麼 大型企業 農業對這個環境有沒有什麼危害 然後把食農作有系列的一些規劃 然後用遊戲的方式帶進去 不然講這些給那麼小的小朋友聽 他聽不懂 所以我們前面做了大概有兩個月的時間 做服務學習的準備工作 所以我們就是 最後帶的教具 然後他們設計的遊戲 比如說他們設計的賓果 蘿蔔蹲 然後呢做了充足的準備後到小學 然後用分組的方式 然後來把我們準備好的食農到底是什麼 介紹給小朋友 到了期末需要有一個成果的時候 我又去結合的餐旅系 然後我們借了他們的廚房 小朋友採收了他們種了兩個月的所有的青菜 然後呢餐旅系的梁才發老師 就帶著他的學生用分組方式 教我們的小朋友做美式生菜沙拉 小朋友不吃青菜 小朋友怎麼可能會吃青菜 可是那一天所有的生菜沙拉全部吃光光了 因為是自己種的 特別香 每一天都要排值日生去抓蟲 然後去觀察 去翻土 去整理 然後其實我們先前還經過了一個颱風啊 把我們先前種的小苗全部摧毀 我們就重新來過 其實他們真的在這個過程裡面 是知道農夫們有多麼的辛苦 會格外珍惜 他們知道這些食物的來源就是 不是你種了就有收穫 他還要看天候很多很多外來的因素 最後那一天我們除了做沙拉以外 我們還舉辦了一個戶外餐宴 然後這個餐就是敬天謝師 所以呢這個敬天謝師的這個活動 我們請了我們大學的校長跟小學的校長 還有導師 幫我們陪伴我們的農友 所以我們就是開了一個戶外的 在我們東南科大的戶外的一個空間 然後有像是葡萄藤的感覺 然後在那邊擺了一個戶外的宴席 然後做外匯 然後小朋友做的生菜沙拉就端過來 請師長們享用 然後我們也請了一位東南的校友 他在外面是開義大利餐廳 現場外匯 幫我們做了一個非常豐盛的一個餐宴 那小朋友就用buffet的方式 旁邊大朋友跟小朋友一起野餐 就是其實那天就是一個整個服務學習活動的收成 然後那個感覺就是慶賀這樣的一個服務學習 食農美學教育與服務學習的一個很棒的一個成果 聽起來是豐收的宴享 包含心靈上 其實我們大家都很感動 因為那一天小朋友要服務 做桌邊服務 我們還特別幫他們訂製了小廚師的服裝 然後有帽子 他們其實就覺得自己就是食農小尖兵 能夠被揀選出來做這個任務 其實是覺得很開心很驕傲 所以從過程裡面 雖然它是看起來像是通識課程 由您主導 但是他又是跨科系 結合了其他科系的老師跟同學 沒錯 又結合了大朋友小朋友 這整個課程的連結跟企劃的內容是要很緊密的一個階段 對 其實就是在因為我第一次嘗試這樣的一個食農美學課程 所以我做了很多的功課 然後每一個階段都要去做一個規劃 常常覺得其實我的角色好像應該是一位策展人 我不斷的在做一些計畫 那計畫其實他就是要把資源分出去 然後去創造一個舞台 把我的學生全部都拉進來 讓學生去表演 然後他們在表演過程當中我必須要去規劃一個階段 我其實有一個在課程裡面一個信念就是 因為我一直在做美學 美學其實才是我的一個很核心 希望帶給他們生活美學的品味這件事情 其實食農美學的過程裡面 我可能做食農但是背後我要給他們美學的素養 有些會讓他們去觀察 然後觀察之後讓他們能夠有想像 想像之後讓他們去做 然後最後的去分享 他們的成果最後就是被分享出來 然後讓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在這個過程裡面 做的階段性的每一次的任務 一般來說同學們的反應會是什麼呢 跟他們原來的預期就是我選修了這堂課 我的想見跟我最後獲得的內心世界 同學有沒有給你分享他的改變 因為就是同學其實大部分來修通識課程 都帶著一種就是能混则混 然後越營養越好 但是我一開始我就告訴他們說 我們就是要做服務學習 如果你覺得你沒有辦法配合的話 那就退選 大家其實跟著我的步驟走 我覺得他們其實也蠻enjoy在當中的 我覺得就是學生可能一開始會有一些抱怨 但是呢我就是告訴他我們要做很清楚到他 我們每一個步驟是要做什麼 然後他們最後其實都能夠樂在其中 像我很深刻我們食農教育這3年的這個課程 中間就是休管系的一群學生 他們很愛講話 然後其實上課就是就是一開始會感覺他就是來混的 不專心 對 做他自己的事 可是呢當我們告訴很嚴肅的告訴他們 我們就是要去當老師 他知道他要帶的東西教小朋友的時候 他會嚴肅起來 然後他會做的準備讓我真的非常驚訝 因為在當天做服務學習的時候 發現他們所有的遊戲都是有規劃的 他們甚至帶著教具 然後很專業製作他們的前置教具的準備 所以其實那天 其實這幾年來我都是用這種方式 我發現大朋友跟小朋友的磨合 小小的一段時間後之後 就其實是可以玩在一起 又把知識貫穿進去 好所以跟他們要選修這個課程的原始動機可能會不太一樣 但是這過程裡面的所得所學 和他們的改變其實呢 正是我們談到美學教育融入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元素之一 我們下一節節目當中繼續請王教授來聽眾朋友分享 國際教育的焦點話題 專業多元的國際視角 請聽教育瞭望 國際教育心動線 在我們今天節目當中為聽眾朋友 邀訪的是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的王玫教授 在節目中來聽眾朋友分享 我們的美學如何融入到我們的食農教育裡面 老師呢還有協同其他科系的老師 然後又帶領東南大學的大學生 到深坑國小 跟我們的小學生一塊來認識食農教育 這中間要花很多的心力 剛才有提到老師您說 這些孩子可能在剛開始選修這個課程的時候 他的心情是不太一樣的 但是因為我們要服務 我們要把這樣的一個內容帶到深坑國小 教小朋友 這個動機就不一樣了 所以看到同學們大學生朋友 他們的學習動機是不是在這個時候就提升很多 那怎麼樣讓這個課程把美學融入其中 他的深度又能夠讓我們的同學感受到 可是那他的有趣又要讓我的國小小朋友感受到 這中間是有挑戰性的 就是我們在做了這一系列的食農美學服務教育之後 我就覺得他其實是一個會讓大家都有收穫的 所以其實我現在我的通識課程裡面是全面做服務學習 然後我就鎖定食農美學這樣的主題 所以我的學生 我其實是很喜歡很善變的 所以其實我的課程常常就是不喜歡重複 從本來剛才講的 從第一階段的種菜 然後到食農教育的介紹 那我就不斷的在變化 我其實在變化的時候 學生就跟著我一起在做不同主題的變化 比如說剛才那一批小朋友 我就想說我要怎麼樣給他們第二年進階版的食農教育 所以我就想到 我還有一門課程教西洋近代藝術欣賞 這課程的學生其實早期的時候上這個課程 我覺得我很賣力 可是直到後來你就發現學生其實不想聽你講了 你講一百位的藝術家 他其實手機滑一滑就有了 所以聽的人越來越少會讓我很沮喪 做老師就喜歡講話 講話就喜歡有聽眾 你沒有聽眾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很苦惱 我就想到食農教育其實跟藝術欣賞是可以扣連在一起的 我就開始想 我的西洋近代藝術欣賞裡面 我可以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 這四五百年的時間 去找十付不同風格跟吃飲食餐桌有關的作品 我就把它整理起來當作我進階版的食農教育 所以我挑了譬如說都是要有名的 因為其實小朋友就是有名才能引起他的共鳴 所以我就在不同階段從文藝復興 比如說最後的晚餐 卡拉瓦喬巴洛克裡面的酒神 或者是維梅爾倒牛奶的女僕 不同階段 每一種風格我都去挑一到兩付 然後湊成十付 好所以呢 我現在我的西洋藝術欣賞教我的學生 這不同風格 然後每一個作品每一個藝術家 然後我就告訴他說我們要帶著這個作品 帶著這些東西去教小朋友 所以你們是老師 你們一定要很嫻熟每一位藝術家風格背景 你才能講得出來 其實後來我們在真正做服務學習的時候 我覺得大家真的對有收穫 從此以後我的西洋藝術欣賞也找到一個窗口 可以這樣子做 他活化起來 跟我的食農 我們其實那三年的時候要去同一批小朋友 所以我其實在不斷地想要用進階版跟市場一般 大家在推食農教育的方向方式有所不同 大部分我在找到資料一般都是種菜 然後做料理 我覺得這個就是比較淺薄 只是活動 活動怎麼樣能夠再讓他深化 然後讓更多的美學 能夠讓他們感受到 就是後來再來一個階段的我就想 其實我有一批從馬來西亞來的海青班的學生 是不是可以讓這一批海青班學生 讓他們把東南亞的飲食文化介紹給小朋友 然後呢我們的教具 其實在最初的版本也比較粗淺 都是用那個珍珠板貼上圖片 我就在學生的回饋裡面 他們覺得教具可以再進階一點 比如說做成戳戳樂啊 這就給我一些靈感 所以我就用他們海青班的學生 他們是室設系的 我就給他們這個學習任務 我說我們要把遊戲融入戳戳樂遊戲 用這樣的教具 結果他們真的就做了很漂亮戳戳樂 然後裡面放這題目 還有他們從馬來西亞帶來的糖果 然後跟小朋友進行食農教育 介紹他們國家的美食 然後文化跟歷史背景 在最後一個階段的時候 我就想我的學生修食農美學 我覺得我最後一個在想要給小朋友的是 餐桌美學 因為其實吃這件事情 不只是餵飽肚子 其實我們現在的生活其實已經到了要吃的精緻 吃的營養吃的健康之外 還要吃的有美感 所以呢我就先在我的班上教我的學生 什麼樣怎麼樣做一個正式的西餐禮儀的訓練 然後呢 再讓他們再帶著這些學習到的東西交給小朋友 在這3年的最後一個階段 其實真的超感動的 我們在深坑國小這個百年的小學的禮堂前面 又辦了那個戶外餐桌 然後呢 我的大學生先用吐司 然後當牛排來切 然後教小朋友怎樣使用刀叉 他的順序 要怎樣那個步驟 然後介紹給小朋友之後 我們就讓餐旅系的學生 在國小的廚房 然後用他們在校園裡面栽種的一些香草現場做料理 每一個小朋友就是我們的貴賓 然後一道一道的上 他就用它們學會的刀叉的方式來進行 其實這一連串下來 小朋友他其實就可以感受到 其實吃這件事情 從敬天愛人 愛物然後到一種美的感受 所以很用心的在每個步驟和細節 對不對 讓孩子不是便當打開來還通通吃完了 然後洗便當這樣的一個感覺 所以他能夠體會到包含要親手栽種的過程 把這麼多的內容要融入到我們的食農美學裡面 老師您除了剛才講說西洋的繪畫之外 實際體驗之外 還有能夠把吐司再把它練習切一切 這是小朋友想出來的 還是老師想出來的 是我想出來的 因為牛排成本太貴了 所以我們只好先用吐司做那個示範 在餐桌的佈置上 餐桌的佈置因為其實我一直有一個 就是我機械系畢業的學生 他在外面開義大利餐廳 他其實給我很多輔助 他們一對姐弟 他每次都幫我在美學布置上面非常用心 運用很多花材 然後比如說那些菜單 他就特別去做了一些就美編 所以其實我主要就是 希望能夠讓所有參與這場戶外餐桌的小朋友 可以感受到那個吃這件事情 可以很美很優雅 然後很愉悅 即時食物是可能是簡單的吐司 吐司是前置 後來我們真的從前菜然後到烤雞腿 然後到派 我們是真的讓他們體驗一個很美很美妙的一場盛宴 而且後來的學務主任回饋給我 就深坑其實他們貧富差距其實蠻大的 有一些小朋友來自一些弱勢家庭 他們可能到了小學四年級都還沒有去過西餐廳 所以其實老師給我的回饋是 很感謝我們讓他們有這樣的一場盛宴 讓他們可以親自坐下來 很正襟危坐的 然後鋪附上他們的餐巾 然後這樣又使用刀叉 老師在帶這種小小孩 因為是大學生要來帶我們的小朋友 這麼複雜的這些餐桌禮儀呀 他們也是聽得津津有味嗎 非常 其實說實在我在教我的食農美學的大朋友的時候 他們也未必完全看清楚刀叉的使用和一些細節 那所以其實我就是借了 跟餐旅去借了一批鍋碗瓢盆 就是盤子餐盤西式餐盤 就是在我的課長不斷不斷的去演練跟示範 然後那天其實我們是大朋友還蠻犧牲的 他們就是服務小朋友 他們把使用刀叉的方式 西餐禮儀教完之後 他們自己吃便當在旁邊服務小朋友 然後但是我有給他們一個學習任務 他們其實還是愉快的 因為我告訴他這是一個就是學習的過程 所以每一個人在每一組 最後都要有一個影片出來 最後的我發現我們在做影片競賽的時候就很感動 因為他們其實把要去東南做服務學習這件事情 從頭到尾把他故事性拍出來 然後這個競賽讓我看他們成果 就是我覺得就是很圓滿很好玩 包含幾個競賽的影片的呈現也是美學的一種方式 對 其實我的學生來自各科系 那我發現之後投票的第一名的竟然是能源空調與冷凍系 還有那個電子系 所以那個數媒系休管系反而不見得佔上風 這些能源空調與冷凍是大男生 硬梆梆的 可是其實他們拍出來的影片特別有趣 他們其實在過程裡面穿插了跟小朋友玩黑白配 添加了很多字幕 小朋友不吃青菜 然後他們就跟小朋友說 不吃青菜就交不到女朋友 然後小朋友就把它全部吃光光 這招有用嗎 其實在那個短短的3分鐘的影片 觀察到他們其實大朋友跟小朋友之間的互動就是很順暢 然後他們做了一些剪片 然後配樂 那我就給他們這個學習任務 就覺得非常有意思 所以你看簡簡單單單 雖然只有四個學分嗎 二個學分 但是你可以感受到同學的動力被引發之後 在過程裡面 他不但學習到內化到 他也用這麼美學的方式來把它呈現出來 食農美學教育 然後又融合了我們的服務這樣的一個課程的設計 是不是帶來另外一番氣象 我們在下一節節目當中繼續請王老師來聽眾朋友分享 國際教育心動線 今天節目非常高興邀請到 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的王玫教授 來跟聽眾朋友分享食農美學 服務學習的相關課程 在這課程裡面我們東南大學的同學們 要把這樣的一個課程帶到深坑國小 跟小朋友們一起來認識了解和分享 他一定有他的一些難度 可是同學們藉由這樣的一個課程學習當中 我相信他們的學習跟獲得一定是非常多的 那這樣的一個課程設計還必須除了兩個學校之外 還必須有在地的 要運用在地的這些食材 或者是相關的一些服務設備 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溝通是否有花心力 因為我們知道深坑其實有好幾寶 原來我們只知道一寶就是豆腐 經過王老師提供我看到資料 好像還有很多啊包含茶葉 還有綠竹筍 黑豬肉 這種課程都要找相關在地的食材來加以運用嗎 我們前幾年做了這個食農小尖兵的系列服務學習活動 就被看到了 被農會被社區看到了 然後其實後來呢 就是農會就也加進來跟我們一起進行很多的一些活動 比如說我在我的食農教育裡面 本來其實就是從食農美學這個通識課程開始 但我其實就開始拉了其他系所的同學進來 比如說那我就創設系 創設系他們的產品設計系 我就請他們去訪問農友 然後農會就給我一批名單 然後我就讓我們的創設系的學生 去親自到深坑的農園裡面去訪問 不管是豬農 然後茶農或者是菜農訪問 最後他們做了一個募資平台 因為在這個訪問裡面 他們做了他們了解到農友其實面臨的一些困境 然後呢他們就建立了一個平台 用他們的專業設計了一些相關的文創產品 然後呢 希望能夠透過義賣這些文創產品來協助農友 或豬農的一些困難 其實也許他們所設計的東西不是那麼成熟 那也不太可能如如他們預期的能夠賣到很好價錢 其實整個過程就是很棒的呈現 比如說豬農 其實我在深坑教書二十多年 我也不知道豬圈在哪裡 我只是到深坑就是自己有產黑豬肉 透過這些學生他們到了農舍去訪問謝先生 然後帶回來訊息 我們才知道其實這一批黑豬肉的圈養 在深坑其實遇到很大的困境 因為他其實已經年代有點久遠 一直以來都會有一些汙水排放的一些問題 然後環保署就會來開罰單 所以他們其實一直處在這種要接罰單然後要繳罰單 然後環境如果要去改建 需要很多的經費 學生可能沒有辦法真的募資到 去一筆錢能夠去協助他們做農舍的改善 但是他們知道了困境 也知道了黑豬在深坑豢養的歷史背景的過程 還有一組同學很棒 讓我印象很深刻 就是他們訪問了一個農園 然後就幫農友就設計了一組桌遊 桌遊裡面所有的元素都是深耕特產 好特別 創設系這是他們的專業 他們把專業運用在社區 那個桌遊其實包括了它的裡面的 比如說用綠竹筍 芝麻葉 然後用很多在地的元素把它做成這樣的一個東西 我們都覺得其實可以將來應該上市 去研發上市的 除了創設計之外 還有一個就是室內設計系 他們做木工 他們有一個木工坊 所以那我就想到我們深坑有一個茶山古道 這個茶山古道假日其實有很多的山友會上山 那我因為做食農教育跟農友們都變得還蠻熟的啊 我就覺得茶山古道的入口處 那邊有一個瑞香農園 他的桌子椅子有一點破舊了 因為那個風吹雨打年久失修 所以我就跟室設系的主任我們就一起上山 然後去勘查現場 然後我就帶著學生看我要怎麼改造他的門面 因為他那邊有一個就是小小的一個桌子 那個桌子其實就假日的時候採收 就把菜放在那邊 山友去了看到想買就自動把錢放在那邊 就像誠實商店這樣子 就是其實那裡已經深坑假日農夫市集在那邊已經行之久遠了 有一段時間了 但是我就覺得這個入山口如果能夠改造一下 應該在視覺上能夠增添這個茶山古道 一個更不一樣的感覺 那所以我們就用一個學期大學生勘查了以後 回去他們就在他們的木工坊開始做 然後到期末的時候 我們就租了一台貨車 把他們的產品全部運上去 包括一個大櫃子 然後把瑞香農園在看板整個更新 然後他們桌子啊然後就是可以擺他們新鮮的蔬菜的 甚至做了一些小的那種木箱的櫃子放在那邊 然後後來黃建國大哥他打電話跟我說 有山友說可不可以賣那個箱子 箱子看起來太好了 然後我就說我要問一下 就打電話去問 他這一個箱子要賣2000塊 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是我們學生純手工打造出來的 就是我們跟室設系介入食農美學的另外一個呈現 然後其實還有一個教使用中文的老師 我也把他拉進來 那我就覺得我們在跟小朋友做食農美學的時候 假能夠加一些文學上的東西 可以讓我們的田園 食農能更豐富一點 因為那個有一些欣賞的東西在裡面 所以經過我跟教使用中文的老師討論之後 我們決定用24節氣 自然食農導讀這樣的主題進去 所以他的使用中文的學生剛好選的是餐旅系的學生 學生他們又跟教營養學老師 先學習好每一個節氣的食物的卡路里 然後呢他也做了一個充分的準備 把我先前做服務學習的東西複製在這上面 然後學生準備好了後再帶到深坑國小 要讓小朋友認識每一種節氣 每一個節氣的產物和他的營養價值 我覺得這也是一個還蠻有趣的地方 聽起來又跨科系 又跨領域 這是一件很大的工程 老師在推動或執行上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的地方 當然有 對 其實是真的就是你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 全天下的人都會幫助你 我每次辦活動一定都晴天 不知道以後會不會破功 老天爺幫助你 其實深坑是一個多雨的地方 有雨有霧才會有茶 但是很幸運 但是我們在帶大朋友去做很多活動 確實會遇到一些需要解決的地方 比如說我跟茶山古道上面的一位蔡班長 他是茶葉產銷班的班長 那他非常熱心 然後每年他都辦那個採收地瓜義賣的活動 他已經連續今年辦第八年了 去年我才加入 所以他就邀我的時候 我就帶一批電機系的學生上山去採地瓜 這一群學生就很新鮮很好玩 但是後來我聽到他們在採地瓜因為很重 會罵一些髒話 但是我覺得他們其實是還蠻樂在其中 平常翹課的那個禮拜天 怎麼都上來採地瓜了 今年是第八屆 因為去年我們加入以後 蔡班長就覺得我們東南科大可以一起來做這樣很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今年他去年捐了500斤 今年捐了2500斤 然後他還打算把這個到時候義賣地瓜做回饋給我們東南跟深坑國小 東南的話就是做清寒獎學金 深坑國小就是補助他的營養午餐 我覺得這個深坑農友這樣子熱情的邀請我們 我一定要拼了命的去幫他把這件事情辦好 然後還有就是他邀請我們做地瓜料理 等於是一個一整天那個活動 問題就來了 我的學生禮拜天都要打工 其實我在三個月前一開學的時候 我就跟學生公布了這件事情 12月9號我們要上山去幫農友採收要義賣 但是我清楚我們很多學生禮拜天是在餐廳裡面打工 那個是沒辦法請假的 所以我其實沒有硬性規定 但是我當然就只好用威脅加利誘 有去的話加 沒去要寫報告 告訴說其實我們這個食農美學 我們花了很多的資源在你們身上 每次出去就是一兩萬塊錢 然後呢我覺得我們做這件事 是很有意義的 我去年的經驗再分享給影片給他們看 當你認真的去經營這個課的時候 學生自然可以感受得到 我就是按照我想要給他們的步驟繼續的操作下去 學生可以感受的 所以這過程裡面有辛苦的地方 包含資金啊計畫聯繫等等 但是這種主題式的教學的確可以讓每個同學感受到 而且這種主動學習的心在這時候就被翻轉了 所以呢這樣的一個食農美學服務學習的課程 我相信對更多的老師跟同學還有學校來說 都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方式 那如果在過程裡面 如果有任何的問題都可以來請教王老師 有很好的豐富的經驗 大家一起分享 今天在節目中我們謝謝王老師帶來這麼精彩的課程 讓更多的聽眾朋友認識和了解 謝謝老師 同時我們也感謝聽眾朋友的收聽 歡迎您在每個禮拜一的晚上 按時收聽我們的國際教育心動線 祝您晚安
影音檔案播放路徑
-
mpd
-
m3u8
會員功能選項
請先登入會員,方能使用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