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班次:戰役之島 發現新視界-金門縣金湖國中
牛奶倒進去
(今天)做檸檬炸彈
其中最後要注意烤的過程
因為它很容易會失敗
對怡婷來說
學習餐飲
是她期盼的夢想
但這夢想
也經過不斷的自我試探
與宋元思書 吳均
風煙俱淨
怡婷是班長也是學藝股長
更是老師的好幫手
她就是學習的時候上課很認真
很認真聽講 做筆記
這個孩子很有正義感
很有明辨是非的觀念
就是學生如果有不良行為她就會很生氣
就會公然的管理同學
起立
敬禮
謝謝老師
學業成績優異的怡婷
就讀高中對她來說
輕而易舉
但跟著學校的試探課程
她發現學習視野跟著拓大了
學校七年級的時候
有帶我們出去參觀一些
博物館還有認識金門一些古蹟
看到那一些
聽老師在講解的時候
會想說 喔 原來是
經歷過那麼多的戰爭
金門是如此的那麼好
八年級的時候
我們參訪過金酒公司
然後還有證券(公司)
金門縣
曾經經歷過五十餘年戰地的洗禮
1992年解除戒嚴後
開始邁入發展觀光產業的新時代
於是帶孩子們走進地方
認識產業
也成為教育的一環
我們一方面就是說
也希望給孩子認識地方產業的特性
或者是未來可能這個產業
在地方上的前景是怎樣
我們的目的也就是說
透過這方面的參訪為基礎
能夠讓他擴大視野
除了參訪
老師們也經常將生涯發展教育
融入課程之中
讓孩子了解職業面向
我舉個例子
在自然科的部分
比如說我們講到家居
家居這個部分就包含各行各業
比如說就需要土木啦
比如建材 建商等等
那這個部分我們就可以提供給學生
你要做這一些行業
你要擔任這樣的工作
你需要有怎樣的條件
金門縣只有一所高中一所高職
為了擴大孩子們的視野
輔諮中心也會從臺灣
請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
延伸孩子們的生涯觸角
譬如說金門目前沒有護校
其實很多女生
那她對這個方面有興趣
那我們就會幫她在網路上
去搜尋這方面的資料
另外也會請臺灣的護校師長到金門來
或是以前的學長姐
她們去唸的時候要請她們回來
跟學生做這方面的介紹
兩年多下來
從參訪到摸索
從試探到實做
孩子們對自己的興趣
也更加清楚
我們的小朋友在整個體驗的活動當中
不是只是走馬看花
這樣看一看而已
實際上動手去操作
他才知道說以前我從新聞媒體上看到
從書本上看到
跟我實際上動手去操做
好像有一些些的不一樣
這樣子對於學生整個能力
整個興趣性向
未來的進路選擇
會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
國三這一年
怡婷做了進路改變的決定
捨棄高中 選擇了餐飲
我比較喜歡家政還有餐飲
然後有跟老師討論過
然後再透過八年級的時候適性輔導
然後有到高職參觀過
讓我更確定說
我想要走餐飲這一條路
因為她在讀國三的時候
她有跟我說要讀餐管
我說好
如果妳有興趣妳就去唸
她爸爸也說好
在家人的支持下
怡婷在技藝教育競賽中
獲得了金門縣技藝教育技優生的殊榮
而這份成就
也讓怡婷更堅定自己的選擇
而同樣
在家人的支持和陪伴下
體操這一條路
鈺婷也已經走了九年
從小接觸這個體操是因為
她跟媽媽來這邊(金湖國小)閒逛
看到這些學生在練
她就問我們父母親這個是什麼
那我們就告訴她
這個是體操
然後她說我對這個很有興趣
因為興趣
鈺婷踏入了的體操的世界
只是隨即而來的訓練
也讓她覺得
原來體操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就是真的滿辛苦的
我們就是跳馬 平衡木 高低槓
還有地板操多要練
像平衡木
平衡木就是要
因為我們是一套一套
我們就是要成功不掉下來的
從頭到尾不掉下來的
練體操有多辛苦
看看這位
一邊練習一邊掉淚的國小學生
可以說是鈺婷從小練習時的翻版
妳怎麼在哭
因為一直練不好
嚴格的訓練
也讓鈺婷在102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上
拿下個人全能第一名
以及地板、平衡木、高低槓三項第一
那時候一定是想說
就是很謝謝教練
然後就覺得有就是
那些之前練習的累啊
還是血還是汗都值得了
但其實對體操選手來說
除了訓練
更困難的是必須長期控制體重
而這也讓鈺婷有了放棄的念頭
就是體重大(過重)練起來很危險
這個是最危險的
她的高度一般就是
37到38公斤這個樣子
(就是頂多這樣子)
不能超過40公斤
不用說(訓練)項目
就是說光體重的話
就控制的滿辛苦的
像我們三餐都要秤體重
看我們吃什麼
然後如果沒有達到(理想體重)就是跑步
像平衡木上面一直掉下來
每一套都一直掉一直掉
然後就是做不完
可是你就是一定要做
做完十套才能休息
然後你就會想要放棄
想說不要做好了
對於鈺婷的倦怠
教練 家長以及學校
也都從旁介入輔導
幫助孩子釐清盲點
突破瓶頸
那我是覺得
一個選手練了八、九年
練到這種程度這種水平非常不容易
應該是要好好的珍惜
那我們培養她到這樣也很不容易
大家不管是教練選手也付出了很多心血
當然我們是不願放棄她
學校老師主要是提供一些輔導的管道
還有一些升學管道
我們就給她做一個選擇
就是除了訓練之外
我們可以知道她的興趣
比如說餐飲科或是家政科
或者是園藝科等等
而為了讓孩子有自主學習權益
金門縣教育處也制定的互轉機制
讓孩子們有多一次的選擇機會
就萬一真的高一上個學期
發現他自己完全跟他所選擇的科系
完全又不吻合
那我們經過現場的老師
原國中畢業學校再做一些意見交換
那我們馬上就可以互轉
這是臺灣大概沒有辦法做到
我們這樣立即
最後
在家人、師長的加油打氣和輔導下
鈺婷也已經有了初步的規劃藍圖
小孩子畢竟總是
想的沒有像我們想的那麼周到
現在問題是碰到瓶頸
是我慢慢跟她溝通
可能就是國三畢業之後
然後上高職的家政科
然後再以體保生
唸師範大學的體育系
在親師合作引導下
孩子對未來不再猶豫
有了自信和勇氣
在未來的道路上
就能展翅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