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心動線」107年第51集「城鄉共學─打開生命的格局與勇氣」
面對12年國教新課綱,未來國中小在課程發展、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上,勢必將會面臨轉化的挑戰。透過符應新課綱「自發、互動、共好」理念的城鄉交流及共學課程,讓兩校的孩子們互相學會跨出移動的腳步來深入了解彼此的學習及生活型態,也讓不同的生命故事,也都可以成為彼此的激勵與動力。本院「國際教育心動線」廣播節目第51集「城鄉共學─打開生命的格局與勇氣」專輯,節目邀請新竹市立光武國中林茂成校長及花蓮縣立富源國中王錦慧校長一起來分享當緊臨科學園區的都會型大校,與花東縱谷上的偏鄉小校相遇,兩校師生在緊密的交流課程中,如何激盪出不同火花,讓共學效果1加1大於2!
觀看次數:586
閱讀完整講稿
國際的教育趨勢 全球的教育脈動 深入報導 深入分析 歡迎收聽由國家教育研究院與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共同製作的國際教育心動線 聽眾朋友大家晚安 我是謝若男 歡迎您在周一的晚上一起收聽我們的國際教育心動線 對於在偏鄉地區和城市地區的學校來說 如果有一些課程能讓彼此的學生互相交流 是不是就能打開我們生命的格局呢 今天節目當中我們有一個機會來認識了解一下 兩所學校的城鄉共學 今天邀請到的是新竹市立光武國中的林茂成校長以及 花蓮縣立富源國中的王錦慧校長 特別來談談光武國中跟富源國中 兩所學校這樣的一個交流機會 帶給孩子什麼樣視野 帶給孩子什麼樣的改變呢 在還沒有進行今天的主題專訪之前 邀請聽眾朋友一起來聽聽國際教育脈動這個單元 這個單元我們是為聽眾朋友製作來報導 國際教育的訊息 而是由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以及教育部各個駐境外的機構 來協助我們整理相關的資料 那麼由正在大學就讀的范登偉同學 來為聽眾朋友編輯播報 歡迎聽眾朋友一起來收聽 國際教育脈動 大家好我是謝若男 大家晚安我是范登偉 我們都知道 閱讀就是力量 透過閱讀不同的書籍 除了能增進自己的知識豐富度之外 同時也能培養自己閱讀理解的素養 今天在我們的國際教育脈動單元裡面 我們就要從英國政府 對於國際學生的閱讀能力評量的計畫來看看 還有我們的通識教育應該如何透過 更有效率的統整才能夠讓我們的同學們 學習得更加快速 另外還有在澳洲推行的跨域整合產學型的博士班 又是怎麼的運作呢 今天在這個單元裡面都要跟聽眾朋友一起分享 我們首先來看到的是 目前國際學生能力的評量計畫PISA 這個是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來做規劃 不過英國政府跟學界對於這樣的一個評量計畫 有些不同的觀點喔 我們先介紹PISA這一個計畫 它是每三年測驗一次各國15歲學生 在數學素養跟科學素養還有閱讀素養的表現 來看看學生他們是不是能夠把自己在學校所學的 應用在真實的生活情況當中 2015年的成績為例 雖然說閱讀素養並沒有太大的進步 而且學生的數學素養差距也逐漸擴大 不過英國學生在科學素養方面卻拿下第一名 或多或少聽眾朋友可能很難想像 英國是一個極度重視考試文化的因素 其實具有非常大的關聯性 報告中還指出有超過70%的英國校長 為了教學的成效都會使用標準化測驗 像是考試或是PISA來把學生用能力的方式來做分班 不過也有教授會認為 這個由OECD也就是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所規劃的測驗 很有可能會間接的影響到各國教育政策的執行 倫敦大學學院教育研究所的教授就批評說 OECD在PISA測驗裡頭的角色已經變成 要透過各國跨國比較的學生成就表現 他們積極的介入各國教育政策的提倡 這樣子一來啊 OECD就沒有辦法提供獨立客觀 且不帶有特定意識形態的數據還有建議喔 如此一來啊 雖然說能夠提供每個國家豐富的建議還有意見 但是卻忽略不同國家在政治經濟還有社會方面 最根本的差異 這也使得PISA表現比較差的國家 比較容易陷入一些教育危機 所以這個教育研究所的教授就認為說 這些排序其實沒有辦法解釋各國教育系統 還有國際測驗結果的因果關係 所以像世界PISA成績表現最好的 國家教育系統學習的方式 恐怕會忽略學校他們教育多重的目標 關於這個議題 我覺得非常值得重視 接下來我們看一看這是美國 美國怎麼樣來透過統整學習 來改造我們的通識教育 通常大學生對於通識教育大都抱持著輕鬆拿高分 好過關的態度來學習 主要是有些同學覺得說通識教育 對他們專業跟未來沒有關係喔 但是我這裡覺得這裡有些通識教育蠻好玩的 剛剛有提到閱讀就是素養 選修一堂英文小說的課程 他就有講到宗教史跟歷史方面 把整個跨科的學習合在一起 透過閱讀其實我們可以很有力量 那麼剛剛也講到跨科學習 北伊利諾大學就認為說 這個在通識課程當中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把統整式學習發展到廣泛思考 而且能夠連結跨學科 還有多項外界觀點的能力的話 學生就能夠把這個通識教育能夠 更有意義更有實用的方式來去學習 而且老師也能夠實現自由教育的目標 比方說那麼在美國學生從各類的專題當中 醫療或是健康社會正義 或是多樣性等等 來進一步去分析比較自然跟科技 社會還有文化相互連結的關係 這樣子開放性的問題啊 其實就能夠提高創意還有創新以及變革的可能性 另外在美國的康乃狄克州學院 他們大二的課程當中其實 就有類似相關的統整學習通識課程喔 在康乃狄克州的學院就設計了五大門課程 透過分配統合使得論文還有考試 能夠互相連結配合 並且幫助引導學生發揮個人所遇到的問題 比方說學生在藝術的課程當中 會因為自己各個經歷的不同 而有不一樣的發揮還有表現 他們會用自己的觀點解釋還有描繪 戰爭還有跟和平的主題 無論是從人類學歷史學和平研究 政治學或宗教的角度來出發的話 學習這些這些不同學科的角度 發揮日常生活問題 而其實這樣子的通識課程其實也並不是 對未來工作沒有幫助喔 很重要的是有許多美國雇主 就希望大學畢業生要有統整思考 還有解決開放性問題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其實在我們大學通識課程裡頭 都可以幫助我們去學習的 這種統整能力跟跨領域的學習都是現在學習的潮流 我們接下來就來看看在澳洲 澳洲推行的跨領域整合產學型博士班 最主要的發展重點到底是什麼呢 現在全球博士生滿街跑 傳統模式的博士班也逐漸沒落了 而這個跨領域整合產學型博士班主要強調的是 差異化學生不同的能力還有著重跨域合作 開放式的非典型博士班課程設計 我們舉一個在澳洲大學例子 澳洲的蒙納士大學新設這個這個博士班 由學生還有教授共同設計未來學習的藍圖 不走傳統的學術路線 各個來自不同的專業領域 有些創作型的博士生他可以寫小說啦 寫劇本 有些產學型的博士生可以帶入班上 比較豐富他自己個人的工作經驗 讓其他人來作參考 甚至也有博士生可以安排業界實習的機會 那麼澳洲國立大學研究訓練處長就認為說 擁有博士資歷的人應該是屬於產業裡頭比較獨特的工作者 他們年紀的成長還有博學 以及他們的人生經驗 那麼把他的知識加在產業相關的研究貢獻 就可以把這些表現應用在職場實務上面 那麼有沒有一些實際的例子 讓聽眾朋友可以認識了解呢 在澳洲過去曾經擔任媒體公關還有出版工作 她叫做Max 她是一個創作型的女詩人 2015年的時候她獲得了獎學金 正式在西澳梅鐸大學攻讀創作型的博士 除了進行學術型的分析報告之外 她也有在豐富的文學史資料庫非營利文化機構裡頭 寫詩還有同時寫博士論文 那麼也不放棄任何持續創作的機會 那麼這個博士班的轉型啊 其實也代表我們的高等教育正在歷經一些更加創意的翻轉 這是我們看到了 目前在澳洲推行這種跨領域整合的產學型博士班 謝謝聽眾朋友的收聽 國際教育心動線 在我們今天節目當中 特地為聽眾朋友邀請兩位來賓跟聽眾朋友分享 我們的城鄉共學夥伴計畫 邀請的第一位來賓是新竹市立光武國中林茂成校長 校長你好 第二位來賓是花蓮縣立富源國中的王錦慧校長 校長您好 兩位校長在節目中跟聽眾朋友分享 一個遠在花蓮 一個在新竹市 這中間是一個什麼樣的交流 在一個什麼樣的環節之下 我們有的城鄉共學 到底什麼是城鄉共學 幸福共好的計畫 這個計畫的緣起在哪裡 這個部分我們是不是請茂成校長跟聽眾朋友說明一下 我想台灣是個島嶼 島嶼的人其實 島嶼是連結全世界 所以島嶼的人要學會移動 所以一直我們覺得孩子要有這樣的能力 所以我們在做很多課程的時候 我們都會想 是不是透過這樣課程 透過這樣的學習 讓孩子具有這樣移動能力 這樣城鄉的一個合作的一個這樣的計畫裡面 其實也是我們長久的做戶外教育裡面 我們發現大家有不同的不同的生活背景 可是當不同生活背景 你想看如果有一張床 讓兩個年輕兩個孩子躺在一起 他們在入睡之前在床上先聊聊 我自己家鄉是什麼樣子 你的家鄉是什麼樣子 你就會發現 很多事情其實在那麼一個夜晚裡面 其實孩子就有很大的不一樣跟很大的進步 所以因為這樣 所以其實我們長期就比如跟綠島 比如跟別的很多縣市 做這樣子的一種課程合作的方式 而這樣的方式 也不是只有一位兩位孩子 而是可能是一個班 或者是兩個班學生 彼此之間的交流 然後只是說剛好在這個時 候有一次遇到了富源的校長的時候 他就提出那是不是有機會 可以到新竹這個城市來 然後做一個這樣的交流跟這樣的學習 我們當然覺得這非常好的事情 然後我覺得富源的孩子 跟那個地方的那個有很多事 值得我們新竹市的孩子也可以做一些觀摩 可以學習的 就開始了這樣的計畫 王校長非常非常的有企圖心跟那個有行動力 對 我給他出了考題 他都不會難倒他 所以他就來了 所以先要有共識有想法 有一顆移動的心和腳步 要長腳 你到我的學校 我到你的學校 是互相的 連結的 可是這中間剛提到了 不僅是一位二位的同學 他可能是一個班 甚至更多的人 所以他是一個整體性的計畫 他前後內容就包含了很多很多 那這樣的腳步這樣的一個移動的心情 錦慧校長來向我們的茂成校長提出申請嗎 怎麼樣開始的 其實我是兩年前才到富源國中這邊來 那我本身也是在花蓮市長大的孩子 後來也是第一次到偏鄉這樣的學校 規模真的很小 去了之後我就覺得說去那邊真的好山好水 那我們是覺得是說應該是好心情好環境 可是孩子就好無聊 然後他們對外界 他們其實沒有太大的一個 也不知道外界到底是 已經進步到什麼樣的一個 那我覺得說其實在十年前 已經就是認識茂成校長 只是說交情上沒有那麼樣熟 但是一直關注在茂成校長在法拉第少年 這樣的一個就是說 一個山野教育的戶外教育的一個活動 那我本身我也是愛動的人 所以後來就想說我們的孩子 他其實與其一直讓他關在教室裡面 他看不到外面 而且他們真的在花蓮的一個升學環境 其實並沒有太大的一個壓力 然後他們也常常走不走不出去 這個這個圈圈 就是環山環繞的一個環境裡面 所以我當時就想說 那如果可以的話 那本身學校也在推單車微旅行 那在法拉第的少年這邊 我覺得剛好就是有這樣的一個契合 所以到當時就跟老師們提出來 所以我們不如把孩子帶出去看看 那麼看看外面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或許對孩子學習動機 學習興趣上面 比較容易提升 與其在課本上面告訴他說 你要考錯A 他不知道我搞錯A 對未來有什麼樣的幫助 那我覺得用這樣的方法 反而讓我們的解析策略 其實是大大的提升 所以要開始移動的腳步 往新竹邁進 學校的學生人數大概有多少 怎麼樣來選擇適合的同學去 還是小朋友說我要去我要去就可以了嗎 其實我們學校 全部都來了 當時學校當時學生只有60位 所以我們那一次是全校學生 全校老師加全校學生 兩位幹事在學校接電話 全校師生都去了 連役男都被我們帶出來 一起參與這樣的一個活動 那該不會是騎腳踏車去吧 移動的過程我們真的打算要騎單車 但是後來考量說時間上 到那邊去 然後第一次跟茂成校長接觸的時候 校長就提到說 你們過來其實應該留更多時間 怎麼只有三天 若再扣掉我們的一個路程的部分 因為我們當時就是說 那些都不要再去就是單車微選部分 我們就純粹做我們自己的單車微訓 但交流的部分 我們就透過火車跟遊覽車接駁的方式 直接到學校 而且一到我們就立刻展開了社團課程 真的是社團課程非常豐富多元 好像40多個社團 50多個社團 我們學校只有四個社團 所以直接就進入到社團裡面參與了 你們把這樣一個課程交流活動 訂一個超級棒超級吸引人的名稱嗎 有 我們後來把這個課程叫做付出行動完轉樂園 就剛好前後是我們的富源 也是現在12年國教它其實希望說發展各自的校定課程裡面 那我希望說透過一個玩的方式 因為對鄉下孩子來講 你一直跟他談升學 是真的沒有太大的意義 我覺得透過玩的方式 讓他在玩當中去學習 然後看看別人 跟我同年齡的孩子 我過的是怎麼樣生活 他們過的是怎麼樣的一個生活 這樣子 讓他去看到一些夢想的一個刺激 這樣一個城鄉共學夥伴計畫 就讓孩子彼此之間 互相的交流看到 可是我想做為接待方 這樣的全校都來到我們這 所以校長應該有些準備的動作吧 對 我覺得很有趣 他們來 因為我們都會跟家長有一個聯繫 或是一個Line的平台 所以家長都會隨時讓我知道 什麼有趣的事情在發生 您說的家長是你們學校的家長 我們學校的接待家長 所以其實我們會有家庭要接待 所以我們在他們來之前 我們就會辦一個那個什麼招家庭的樣子的一個 就是開放全校的家長 誰願意要來接待的 然後我們然後就會全部集合 跟家長談 那怎麼接待 我們希望是這樣子的學習有別於觀光 有別玩樂這個概念 那我們其實是在看 我們看中的是 到底孩子透過這樣子的方式能不能學會 人家家庭是這樣定義 那我們家裡是怎麼定義的 對於有一些看法 有些價值觀的東西 我覺得很有趣的第一天 我有一個家長就LINE給我說 校長你知道嗎 我們在吃晚餐的時候 那個富源的孩子說 他每天上學要自己走路走一個鐘頭 然後放學的時候如果沒有搭公車 自己要走一個多鐘頭回去 還要煮飯 以前這同學都想像不到的 當場那個飯桌上 那個女兒跟她媽媽都覺得 女兒很緊張的看著她媽媽 她媽媽就很衝動的看了她的女兒 他們的眼神裡面他們的眼神 你看看人家 人家那麼努力 校長已經可以解讀了 眼神交流 原來是如此對話的 所以我覺得很有趣 原來不是誰比較優勢 而是每一個不同的故事都可以成為對方的激勵 然後我就說 我們也看到 其實我們的孩子在富源的孩子的身上 他們也看到說 在他們身上他們在做很多事情上面那種堅持跟努力 我們交換是這樣 就是如果你你遇到了這個家庭的孩子 下課是去安親班 你就跟著去安親班 所以不僅僅是在光武國中的上課時間跟著下課 下課就各家庭就接去了 如果他剛好今天是 他說補數學 還有補公民的 所以讓富源的孩子他其實沒有你想像中 都市的孩子每天下課之後就在逛百貨公司 他們其實那個生活的步調跟內容 跟在山裡面或是在花蓮市完全不一樣 可是我常常覺得 這種不一樣其實就是孩子要學會 能夠跳出那個框架 多一點這樣的經驗 其實孩子就會明白 原來每一種生活型態都有他的意義 看你怎麼樣去把握 所以富源國中的孩子到了我們光武國中 就要跟著我們光武的孩子們進行三天的活動 都在一塊 上課下課 然後晚上睡他家裡 不壞啦 大概我們學生都表達說這三天 那個每一天的早餐媽媽特別認真 他們都會po那個早餐給我看 哇你們每天都這樣子嗎 學生就說也沒有 就這三天就變得很特別 媽媽也要表現很好 很有趣 這樣一個交流的過程貼近彼此 最真實的生活 我們看到兩校交流 孩子們的感受是如何從中體會和經驗到了什麼 我們下一節節目當中 繼續請兩位校長來跟聽眾朋友分享 國際教育心動線 國際教育的焦點話題 專業多元的國際視角 請聽教育瞭望 國際教育心動線 在我們今天節目中跟著我們兩位校長 來打開我們的世界我們的腳步來移動 包含我們的心情 我們來體會一下城鄉共學開出什麼樣的花朵 邀請兩位來賓是新竹市光武國中林茂成校長 以及花蓮縣富源國中的王錦慧校長 兩位校長擦出了一個很棒的計畫火花 開始有了實際的行動 可是我相信的這不是只有這一次 應該在之前 就過類似的相關的一些活動 或者課程計畫 這部分我們是不起茂成校長補充一下 這部分我也非常謝謝教育部 早期有一些創造力計畫 還有我們國教院在辦的一些課程的這種發展的計畫裡面 其實我們有一些老師知道 有一些教育其實可以有一些不一樣 但是因為有這樣計畫的幫忙 讓我們可以有一些經費上面 比如說出去的時候 名義上其實是被授權的 所以可以讓我們學習怎麼樣的移動 具體的去操作看看 這幾年下來我們真的發現 原來台灣這個地方那麼美 每個都可以成為孩子的學習的地方跟教室 所以讓你們覺得不會綁手綁腳 就說我用我願意 然後配合相關的計畫 我踏出這一步 因為有的時候做計畫課程也是很辛苦的 然後越做越遠就翻過山的那頭 到山的這一頭 可能還跨出我們的國境 到附近的學校都會有相關的 是啊 你看台灣的孩子不就應該是要這樣子嗎 台灣的孩子他本來就有這樣的條件 我說在島嶼裡面 不然你就把他變成海盜 不過我們不要變海盜 我們要變成能夠行走全世界的公民跟子民 我覺得這樣的教育才是 未來孩子真正需要的 所以光武不僅僅是跟富源的這樣的協同合作 還有跟其他的學校 甚至跟其他的國家 不僅在東南亞 甚至可能到歐洲也有是嗎 對對 因為這樣的觀念 這樣的教學其實讓我們 我們去年也到了瑞士 然後今年的時候我們也到了香港 我們也都跟當地人談的概念都是這樣學習的方式 就是一群小朋友來我來我們這邊 然後我們一群小朋友去你們那一邊 那大家不是去過 景點自己處理就可以了 可是我們要我們要看的是 你們到底怎麼樣定義你們自己的生活 你們到底怎麼定義 你們的孩子怎麼定義你們自己的學習 那我覺得這種文化的衝擊 跟文化的這一種這種相互的這種支撐 那個力量速度 我覺得對於我們自己常常有做教育的人來看 我覺得那是非常驚人 也就是說這樣的方式 可以讓我的孩子學習更快 所以到香港去 也是類似我們跟富源這樣一個進行的方式 包含了會進入到他們的課室裡面 也跟他的生活是貼近的 比較麻煩 因為他們的房子好像更難住 所以香港他們唯一的困難就是可能我們沒有辦法接待家庭 我說這個ok 那住我們自己來解決 但是我們的孩子跟你們的孩子一起上學 然後呢我們我們我們有一些課程就分享給你們的小朋友 你們小朋友當學生 然後有一些課程的你的你的小朋友當我們的小朋友的老師 然後我們最後還有一個大家一起討論的時間 你看我們去的時候 我們去了一個學校 他們的學校是香港裡面打手球 好像很不錯的學校 所以安排我們這群小朋友當學生 他們的手球的那些選手當教練 教我們打手球 然後呢這是兩節課 下兩節課呢 他們就說那你要教我們什麼啊 我們就說 那我學校是我們需要是整個新竹市裡面 卡巴迪一種運動的1個中心學校 我說這樣 我們就教你卡巴迪這個運動 卡巴迪是做什麼樣子的運動的 翻成白話就是老鷹抓小雞 這樣子的活動 你看結果就是 他教我們手球 我們教他們卡巴迪 然後你看那個上午 其實兩個地方兩個國家的孩子 就在那個地方有很好的交流的經驗 然後後來孩子在分享這件事情的時候 他都覺得人家是這樣子的 對運動也好 對團隊的精神 是這樣的定義 所以我覺得這個比老師講那個速度快很多 不如實際的體驗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這是光武帶著孩子們出去 然後那現在要當成倒過來變主人 我們要接待富源國中的同學們 所以這樣的同學全校都來了 然後接待家庭 我相信除了接待家庭貼近的生活之外 還一定有課堂上的風景 是直接每一個孩子進入到各個班 會為了這些孩子來特別進行某項課程嗎 還是沒有 就是如常的進行課程 所以我說其實在這樣一個合作的地方 其實大家要很真實的 因為我們其實就是想看到一個真實世界裡面 兩個不同的端點 然後彼此相遇之後 然後怎麼樣產生哪種有趣的那種學習的成長 所以其實就以我們這邊來講 我們會跟學校的老師 我們會跟學校的接待家庭 還有我們會跟全校的所有的學生 我們先講好 這段時間可能會有一群可能是花蓮來的孩子 可能會有一群從香港來的孩子 那他會跟我一起上一樣課表 所以他就散落到各班去 那每一班他們呢 該上什麼課就按照他的課表上課 我覺得比較緊張是大人啊 對我記得那時候富源的就是很怕他還是打瞌睡怎麼辦 表現不太好怎麼辦 我覺得都ok的 本來就是這樣的 孩子就是遇到一個真實世界 對我的孩子也是很好啊 原來花蓮的也會上課睡覺 那太好了我本來也在睡覺 讓他們這樣子的互動 我覺得還好 那課程的進度可能不太一樣 如果聽不懂怎麼辦 課程的進度是這樣 因為那時候挑的三天 剛好是要補下學期的課程 去年在寒假的結束 比如說19號結束 後面還有3天要補那個年假 要彈性休假的3天 我們就把移到前面來上 第一個那個課程比較沒有那麼大的壓力 那我們之前提過 我們曾經跟綠島的學校做交換 那我們就一週為單位 就說其實因為大家上課的領域的內容都差不多 然後每一次的那個章節也差不多 所以就是整週都彼此互相的移植 那也還好 那富源的孩子們來呢 就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課程設計 我們請校長來分享一下 其實他在這一次 當時他就是 為什麼會規畫那三天 那就是想說 那三天教育部已經就是規定說 他一定得要上下學期的課程 那我們的老師當時就提到說 我們在開會的時候 那你學生常常這節上完 或下一節課就忘了前面上過的東西 更何況這一次 他要在寒假這一個月的假期前 上了三天 那到下學期來 或許當孩子再過來說課本不見了 然後老師上課的內容其實也都沒有 當時就想說 那不如我們利用這三天真的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 然後看看到他們看到同齡的孩子 別人的發展是怎麼樣 然後別人的城市有什麼樣的文化特色 那跟我們這裡偏鄉 我們有什麼樣的差別 所以當時其實就是一個這樣的一個起心動念 然後就想說好OK 那我們去看看別人 然後會選擇新竹 就是我剛提到說 他們的單車 他們單車活動跟我們很像 然後他們那個地方有從城隍廟 其實城隍廟在我們那個地方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信仰中心 不只是閩南人客家人信仰 其實連原住民對那個城隍也是 想說我們可以藉這個機會 兩地之間的一個城隍爺 應該都要去看一下 這是我們家鄉相當重要的一個文化課程 對 所以那一次我們就想說過去 過去的過程當中 其實的孩子也當是上課 他們真的就覺得說 怎麼那麼大一個班 因為我們一個班大概都是十來個的孩子 對我們很容易進行小組的討論 但是他們就覺得說 很不可思議 然後看他們的課程當中 是非常緊密 的節奏是非常的快 那對我們這邊花蓮很慢活的孩子來講 這樣一堂課要撐是45分鐘 因為我們的老師上課就是要想一些花樣 讓孩子可以撐得住 到那邊去 怎麼每一個孩子可以整整坐在那邊 然後需要課程怎麼這麼多的一些課程上的一些變化 這樣子 光是課程上就很大的不同 教科書是一樣的 但是上起來 他們就會覺得說這兩邊的差異是非常的大 然後甚至在孩子下課的互動當中 他們就跟孩子聊 他們的孩子第一句問我說 那你以後想不想來唸新竹清華大學 我們的孩子媽呀 我還沒有想到說我的下一步 我高中要念哪裡 原來你們已經想到我的大學 我的未來是不是研究所 甚至出社會 我做什麼樣的工作 我覺得我們孩子是很大的一個刺激 衝擊 所以他們的想法也會跟著不一樣 他如果在花蓮 他自己同班同儕 他們那個說話的議題 同質性大部分就是那個樣子 可是在我這邊 我的孩子的議題的同質性也就那樣 可是當這兩個議題擺在一起 這當中就很多有趣的 那個不同的連結出來 人家怎麼作息 人家怎麼獨立 這種基本是 我都市的孩子都是家庭幫忙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可是在花蓮的孩子可能他們自己自理能力非常強 彼此的優勢不同 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 就發現孩子就會被刺激到 我應該要像他這樣有能力自理 我應該要像他 我其實可以規劃再遠一點 我對我自己的學習可以有一個更好的規劃 這不是出自於老師的嘴巴 而是他 一樣國二的孩子 一樣的就是跟我一樣的朋友啊 這中間應該說不希望帶給的孩子彼此過多的壓力 而是有些刺激 我們怎麼樣避免這種城鄉差距帶來的一種壓力 我說在這種課程 教學本來就是一種專業 它背後牽涉到資源 很多技術還有很多情境 需要預備的當 所以我記得王校長 他也說他們要有來的時候 他得要教他的孩子 我們這邊的生活 我們這邊比如說折棉被是不是 行前有教育 我們這邊要當一個主人 我們說你要變成主人了 你也有一些心理建設 你以前你自己橫躺側躺都可以 現在有一個人進來了 這麼貼身跟著你 那你怎麼樣變成一個好的主人 你怎麼樣去款待別人 所以這些都要有一些行前 包括家長包括學校 翻山越嶺 包含小主人跟小客人 在心理上跟心靈上 都有一些不同的對待跟想法 這就是給孩子最好最真實的一面 我們下節節目當中請聽眾朋友一起來聆聽 校長跟您的分享 教育觀測站 國際教育心動線 今天我們邀請兩位校長 新竹市立光武國中林茂成校長 以及花蓮縣立富源國中王錦慧校長 在節目中來跟聽眾朋友分享 這樣有趣的兩所學校的城鄉互相的交流 我們看到了孩子們在這樣的移動腳步過程裡面 心靈也是非常豐富的 剛才錦慧校長有提到 希望我們的孩子除了說好山好水之外 應該是有好心情都不是好無聊的 兩個學校交流之後呢 我相信對於孩子有些不同想法 尤其是富源的孩子 是全校與會 我們到了光武國中 做了小客人之後 會不會有機會也成為小主人呢 有其實在今年 他們的法拉第少年又開啟動的環島行程 所以今年7月就回到就有到學校這邊來啊 剛開始茂成校長跟我講的時候 我就說OK 那上次我們你們有接待我們 我們也試著 但我不敢說全校的孩子都可以接待 但是我試著找看看 有沒有我心裡還想看能不能找到5戶家庭的樣子 對 結果後來當學生當他們知道說光武要過來 他們其實很開心 可是後來全部都躲起來了啊 尤其剛放暑假 我們拼命找學生 然後後來都聯絡不到 後來才知道 其中後來有一個孩子 他們說校長我們好焦慮 我說你們焦慮什麼 他們要回來了終於可以再見面 應該是很開心很期待的 他們說上次人家這樣接待我們 我們目前我們住的環境真的不太適合 然後家裡有心裡有壓力 對他還是會有壓力 就因為他們上次出去 他們看到人家是很熱情的款待 看著帶著他們 甚至回來大包小包 他們覺得說 這不是我們這邊的經濟條件可以提供給他們的 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們擔心的是這一塊 但是他們很期待再相會 對期待再相會但是非常害怕接待這件事 因為光武一去 去了不只60 100人這樣 是你們學校總人數的兩倍 校長都有壓力 那你怎麼解決呢 所以那一次我們就是告訴孩子 其實我那時候已經有做好準備說 校長是到6月底的時候才跟我們講 那其實我們在六月初 我們老師就已經討論說 或許他們今年要啟動環島 一定會到花蓮 一定會路過我們這裡 那我們可以試看看就說 我們也來用學校來接待 那其實我們學校是有這樣的一個環境 對所以後來我們講說 讓人家住學校 我們自己要先住看看 所以我們在6月中旬的時候 正好學生要畢業典禮 我們還在想說到孩子 他是從這裡走出去 他一定要印象深刻 所以我們在六月這一次畢業典禮的時候 我們就先辦了兩天一夜 全校學生都住在學校裡面 除了讓九年級感受更深之外 我覺得這樣他們是其實我們可以用學校環境 營造學校環境接待別人 當我們家庭不行的時候 學校這一塊是ok的 也免除了我們小朋友的憂慮 更有趣 在學校2上我們鼓的同學宇野貼禁忌嗎 在學校裡面住在一起 所以也讓我們光武的同學 也貼近進入到教室裡面一起上課 有補習嗎 沒有 可以放學之後就自由自在 我們那天去他們一個廟裡面 有一個夜市 去參加他們就是在學校附近 那天晚上有一個夜市 我們小朋友好開心的去夜市 結果只有3個攤位 我想可能也只能招待我們60個小朋友 我們去這麼多 那三個攤販應該已經賺翻了 他們來的時間正好就是 因為花蓮其實鄉下沒有像他們有巨城 百貨公司 我們有的就是就是 每天都會在哪個鄉鎮都會有流動的攤販 這樣這樣的夜市 他們剛好過來的時候就說很棒了 剛好是禮拜四 剛好是我們的夜市 對然後我就想說 就是在城隍廟那裡 是我們想說那就可以在那邊辦一個音樂會 順便讓他們可以在夜市裡面享用晚餐 音樂的宴享 雙方都有表演嗎 有 我們那一天下午先單車譯者也很特別 因為以前我們在幫人家修理腳踏車 人家都會送我們一些 比如說你在早餐店門口修腳踏車 他就會送你三明治 不然他就買運動飲料送你 那一天你知道我們孩子收了多少 一串一串的香蕉 他不是送一把香蕉 整串 富源盛產名產嗎 也不是 那時候就一堆香蕉就送我們 家裡有種務農 大家都覺得好神奇 得到香蕉 不是一隻兩隻香蕉 是一長串 我們從花蓮然後往南部走 吃到赤同還有 你看多麼的熱情 讓你們一路帶著走 我覺得真的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就是有來有往 我們直接到了光武 光武的孩子也不一定是同一批的孩子 接待可能也是互不相識 不一定是之前會認識的 有些是重疊的 彼此更加的認識交流 所以其實我們的目的不在於 這是三天兩夜或者是五天四夜 而是後面的延續 長長久久 和進入到內心裡面的那種那種激盪 思維和改變 所以你看像我們今年到花蓮的時候也是 他們的孩子就出現在我們的隊伍裡面 看到怎麼會有一個富源的孩子 邀請他們 完全沒有 那時候在那個生態園區 我說奇怪 我問他說你怎麼來了 他說他的學伴他的夥伴 光武的夥伴 他來他就來了就這樣 有朋自遠方來 你就會看到說 原來新竹在這個時期所奠定的那種友誼 你可以想像得到做得到 等到他們10年20年後 他們都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自己獨立工作的時候 這個友誼是最真實的 當需要幫忙的時候搞不好他可以再回來到花蓮 再去call這些人出來幫忙 對啊我常跟我們的家長談 就是以後的世界就是比這樣子的概念啊 對啊我覺得我們的孩子要培養這樣的能力 展開這樣的能力 從青少年開始起 可這樣的一個執行過程裡 有沒有他的一些困難點 如果我們收音機旁有其他學校啊校長 也願意做這樣一個課程 所以兩位豐富的經驗可以給他們這些參考 比方說遇到的困難點會去什麼 或者是在你們這兩次的交流過程裡面 發現哪些還是可以改進的地方 如果以我在做這樣的課程裡 我自己看到了啦 我覺得第一個就說大家一定要很清楚 就進到學校這樣的學習 他不是一種類似只有談觀光的概念 他是在比較深度的那個文化之間的交流跟刺激 文化的交流跟刺激 它沒有分所謂的高低之分 大家都是平等的 我覺得第一個 大家不管是學生不管是老師不管是家長們 我們在談就是這種不同文化的這種 彼此互相的認識尊重跟學習 這個我覺得是我們學校老師在做課程的時候 我們要很清楚 再來他會不會很困難的確非常困難 因為這裡的學習 他所涵蓋的不是只有學校生活 他得進入到一個人的家庭裡面 他在那個家庭裡面 他必須在那三天或兩天時間 它是開放 那你知道 我這樣子的開放 你千萬要有一些心理建設 我說心理建設不是說好桌子的時候 就說我們事先要家裡的人 要有一個一定的認知 我們就是來學當主人了 我們要很清楚 也許我們這邊我們這兩天我就3天所面對的挑戰 不是只有也許會有好的事情發生 但是也會有困難的事情發生喔 也會有衝突喔 這個大家都要知道 我們就是要一起來面對一起解決 這樣講到衝突也可能有這樣的情形發生 或是說我可能就是比較害羞的 或者語言表達不是那麼順暢的 也會有這種情形 是 其實我們鄉下孩子真的是比較害羞內向一些 當時我們一開始告訴孩子說 我們有這樣一個計劃要啟動的時候 其實孩子們是說 為什麼一定要出去 我可以不要去嗎 然後我們經濟條件不適合 我們沒有辦法有這一經費 後來告訴他們錢都不是問題 錢可以解決的事情其實都很容易的 最後我們發現的是 原來他們就是要進入到另外一個家庭 進到別人的教室裡面 他該怎麼樣去應對 而且我們是把每個孩子打散到他們每一個班上去 對鄉下孩子來講 他會非常的擔心 最後來我們是花了一個月的時間 老師把一些彈性課程時間 全部都拿來教他們生活禮儀 然後教他們怎麼去跟人的應對 然後怎麼樣去跟人家對話 是要有內容的有意義的 所以我覺得這些其實通通都是要教 又是一種學習 對 一個孩子進入到陌生家庭 不僅僅有跟他同齡的 還有對方家庭的成員長輩都是 所以他難免比較緊張 我覺得這很好 本來我們在談素養的教學就是這個概念 是生活的 可以拿來用的 跟自己非常貼近的 不是談一些只有好像虛無飄渺的一種學習 這也是我們在談到素養教學裡面 就是最生活最實際的一面 所以校長以後還會再進行這樣的交流 還會再去我們光武嗎 等到22年後才會再來 要用輪的嗎 我們現在執行的計畫就是說 可以每年 因為那一次課程回來之後 孩子們還必須要做報告 他必須要上台發表 對著全校老師跟學生發表 我覺得這個過程當中 我們看到孩子成長 所以我們在今年自己也把老師們也動起來了 老師也把這一套課程 我們就覺得不能再只是這樣且戰且走 我們應該要有一系列的課程計畫下來 所以我們目前針對七八九年級有不同的課程設計 希望七年級先從家鄉認識 因為人家來這邊 要認識自己的家鄉 那八年級就要去認識外縣市的文化 所以也不可能一直都麻煩光武國中 我們目前規劃是台灣既然每個地方的角落都很美 我們目前規劃是每年朝一個縣市去 去看看 先從自我的認識在地起 因為我們有天當小主人要介紹 所以慢慢的往外擴散 八年級孩子他必須要能夠做到 我到了人家地方去 我怎麼認識別人的文化 九年級他必須要把這樣的一系列課程 他要做一個串連跟統整的部分 以後每個孩子當他經歷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課程 他三套課程全部都會經歷 所以有層次有深度有不同 我們希望把這門課程也變成是可以加深加廣課 這是一個很棒的一個互相的影響 那我相信這樣一個活動有一天可能就更是專業的 至全省各地的學校都來找富源 所以角色扮演又是不一樣了 我覺得這是太棒的一些經驗 我們希望豐富的經驗分享給收音機旁的聽眾朋友 如果其他學校校長老師 要執行這樣的一個課程和專案的時候呢 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兩位校長來請益 今天非常感謝校長們的分享 謝謝 同時也感謝所有聽眾朋友的收聽 歡迎在每個禮拜一的晚上 繼續收聽我們的國際教育心動線 祝您晚安
影音檔案播放路徑
-
mpd
-
m3u8
會員功能選項
請先登入會員,方能使用該功能